最新消息

台灣造紙產業致力轉型升級 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天下 突破困境汰弱補強改善經營模式重視企業獲利 追求綠色生態效益拓展海外布局成業界永續發展方向

2019-08-13

2018/12/27

紙業新聞第一版

【臺北訊】臺灣造紙產業為達到永續經營的願景,如何「立足臺灣、胸懷大陸、放眼天下」?臺灣造紙產業最近20餘年的發展策略可歸類為五個方面來說明:汰弱補強;改善經營模式;注重企業獲利性;重視環境生態問題;國際化與海外佈局發展。

臺灣TAPPI總監事、中興大學教授彭元興日前應邀在中國紙業高層峰會上,就「臺灣造紙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及其發展經驗」進行專題演講時,提出以上重點解析。

 (一)臺灣造紙產業現狀

臺灣造紙產業2017年紙張及紙板生產量402.4萬噸,消費量416.2萬噸,每人年用紙量178.8千克。

臺灣造紙產業現狀整理說明如下:

造紙廠77家,其中1家兼生產紙漿,7家上市公司。

生產量:紙漿26.5萬噸,排名全球第30名;紙與紙板402.4萬噸,名列全球第21名。

消費量:紙與紙板416.2萬噸;每人年用紙量178.8千克,名列全球第12名。

總產值:約930億元(新臺幣),占整體製造業GDP的3.8%。

從業員:約2萬人,占整體製造業比率0.8%。

廢紙回收率61.2%,廢紙利用率72.1%,均列世界前茅。

週邊產業:原料、化工、貿易、機電、環保、加工、印刷周邊器材等行業甚廣。

(二)臺灣造紙產業優勢

臺灣造紙產業歷經40餘年的努力,建構產業供應鏈的國際競爭力,主要的優勢說明如下:

廢紙供應鏈:

2017年廢紙回收量241萬噸,廢紙回收率61.2%,廢紙利用率72.1%;廢紙進口量112萬噸,占消費量353萬噸的31.8%。其中,進口廢紙貨源區中,美洲占約10%、日本占約10.6%、其他地區占約11.2%(含歐洲約6.3%,其他約4.9%)。

廢紙應用整合技術:依據廢紙的類別,建構廢紙備漿系統模組,已達最高效率及最低能源耗用。

能資源整合一體化:依據循環經濟模式,建構廢紙循環、能源循環、水資源循環的能資源整合系統。工紙廠可燃固體廢棄物實現零排放;工紙廠單位用水量控制在3-7噸水/噸紙。

工紙一貫廠(環保站+工紙廠+紙器廠):環保站及紙器廠先行,工紙廠後到;有效掌控廢紙來源;原紙自用比例掌控在50%以上。

運籌管理(logistics management):大宗原物料管理、VMI作業管理、全球運籌交貨管理。

(三)臺灣造紙產業面臨困境

臺灣市場經濟規模不足。生產量402.4萬噸、消費量416.2萬噸,臺灣市場部份紙種不具經濟規模量;國外市場依賴度相當高;不具經濟規模紙種,逐步關廠或停業。

設備老舊,急需汰舊換新。臺灣近十餘年幾乎沒有新紙機的投資,特別是小廠的設備老舊。近3年來,為了建構產業競爭力,工紙廠中正隆后里廠、榮成二林廠、永豐餘新屋廠等各投產新機一部;家紙廠中,正隆竹北廠、永豐餘清水廠等各投產新機一部。

森林資源欠缺,漿廠木片及紙漿全部依賴進口,完全沒有制衡的力道。

加入WTO關稅為零,市場開放全球競爭。2002年加入WTO,造紙產業是第一批零關稅的產業之一;紙類進口完全零關稅,全球競爭市場;紙類出口依國別而定,如日本及韓國為零關稅,但中國大陸則維持5.0%-7.5%關稅。

進口紙的傾銷。中國大陸、印尼、韓國、日本等國的紙類大舉入侵,特別是文化用紙及家庭用紙;2017年進口量155萬噸(占生產量的38.6%),其中紙張類110萬噸、紙板類四五萬噸;大部份的文化用紙廠在營運困難下不得不關廠因應。

造紙技術人才不足,特別是國際化人才。最近20餘年來,數千位(甚至上萬位)造紙專業經理人轉移至印尼及中國大陸,造成人才嚴重斷層;臺灣高校沒有相關專業培育人才;造紙產業被定位在傳統產業,無法吸引人才加入。

(四)臺灣造紙產業願景與展望

精實臺灣、維持優勢

擴展海外、更創成長

強化產品結合服務以創建價值

善用IT、e化工具、提升競爭力

符合生態效益、永續發展